
近年來,護理人員持續大量流失,各大醫院紛紛以「高薪招募護理師」作為宣傳口號,甚至在衛福部「護助e起來」網站上,可以看到多家醫院公告新進護理人員的月薪高達六萬元以上。然而,這些數字有真實反映護理人員的薪資待遇嗎?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調查發現,網站上的薪水如同食物包裝上的圖片一樣「僅供參考」,護理人員不但根本領不到,甚至與實際情形相去甚遠。
#資訊落差,誤導護理人員與社會大眾
目前衛福部網站上所公告護理人員薪資,來源是由各醫院自行填報,醫院為了召募人力,勢必會在每月薪資中加油添醋,比如將各種福利、獎金等非經常性薪資,都計入「平均月薪」中。這些錢首先不是經常給予,其次雇主可以隨意苛扣,完全不能代表護理師的實際薪資水準。再加上醫院的薪資條項目往往模糊不清,根本無法區分經常與非經常性薪資,導致護理師入職之後才發現薪資與期望落差極大。

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調查數家醫院,發現新進護理人員入職一年內的實際月薪普遍約在新台幣四至五萬元,而衛福部網站上公告的薪資卻動輒六萬元以上,存在明顯落差。不僅誤導社會大眾,更讓護理師被誤解為「薪水高卻一直喊辛苦」,扭曲護理人員的勞動處境。衛福部身為主管機關,應確保公開資訊的正確性與透明性,而非任由醫院以誇大數字誤導護理人員與社會。
護理人員的流動率居高不下,醫院固然希望藉由高薪廣告吸引人力,但真正有效的方式是實質加薪,而不是粉飾太平。若醫院願意將資源直接用於提升護理人員薪資與福利,不僅能留住專業人力,也能減少醫療體系人力不斷出走的惡性循環。
#惡劣工作環境,應制定規範改善
除了低薪問題,護理人員更長期面對高壓且不合理的工作環境。包含過勞、高護病比、高職災風險、on-call、以及跨科支援等問題,這些環境的推力亦是許多護理師選擇離職,不再從事護理工作的主因。這樣的環境下,既不利於病人安全,也忽視了護理的專業性。
新任衛福部長上任已滿一個月,我們要警示石崇良部長:護理人員是醫療體系不可或缺的基石。唯有正視低薪與惡劣工作環境,才能真正解決人力流失問題。
我們要求:
1.應以實質調薪方式留住護理人員,而非以灌水數據欺瞞社會。
2.全面檢視護理人員的工作環境,提出具體改善計畫及建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