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事人力要增加,設置標準要修法!】新聞稿

下週就是國際醫檢師節,揭示醫事技術人員在臨床醫學與醫療發展中的重要角色。然而,針對「醫事人員」人力嚴重不足問題,相關醫療工會團體今(11)日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反映政府規範的人力標準數十年未修改、不符醫院實際人力需求等問題。臺灣醫事檢驗產業工會、台灣呼吸治療產業工會與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等醫療工會團體高喊「醫事人力要增加,設置標準要修法!」呼籲衛福部盡快修訂《醫療機構設置標準》,將「醫事人員」人力配置合理化。

▍醫檢人力合理化!每50張檢驗處方箋,增設一位醫檢師!

在現代醫學中,醫療人員對病人病情的判斷,高度仰賴「檢驗」的結果。而這些無窮無盡的「檢體」,到了醫檢師手上,成為無上限的工作量。臺灣醫事檢驗產業工會徐宏杰常務理事說明,目前在現行《醫療機構設置標準》與醫療評鑑中,醫檢師的「人力配置計算」是以病床數為計算準則,推算全院應聘僱的醫檢師人數。然而,醫檢師必須處理的檢體,大量來自門診、急診、健檢等,不只是住院病房,其中門診及健檢檢驗量甚至佔比超過50%。《醫療機構設置標準》卻僅以病房數做為人力配置計算的基準,導致醫檢師真實的人力需求,被嚴重低估。在現行人力配置標準與現實完全脫節的狀況下,多數醫院所聘僱的醫檢師人數,都遠超過《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的兩倍以上。法規形同虛設的後果是,當醫檢師明明已經超負荷工作、懇求醫院增加人力時,醫院卻以「人力配只以遠超過標準」來回應。長期下來,醫檢師血汗過勞,將影響臨床報告品質及時效性,危害病人安全。

徐宏杰表示,「藥師」的人力設置標準設計方式,值得參考。藥師除了以病床數計算人力基準之外,另加計門診和急診的調劑處方箋,例如:區域醫院門診調劑處方箋,每70張處方箋應增加一位藥師。徐宏杰指出,工會認為醫檢師的人力配置標準應以「檢驗處方箋」為推算醫院聘僱醫檢師人數的方式,衛福部應修訂《醫療機構設置標準》,以「50張處方箋」為單位增聘一位醫檢師。每張「檢驗處方箋」內涵一位病人的多個檢驗項目,「50張處方箋」增聘一位醫檢師,是工會與眾多基層醫檢師討論後認為合理的人力安排。同時比照藥師人力配置的強制措施,若醫檢師執行的檢驗超過規範所設定的50張,健保局得不給付醫院相關的檢驗費用。

▍呼吸治療人力合理化!急性一般病房與急診,設置呼吸治療師專責人力!

同樣面臨人力配置問題的,還有急重症醫療的要角「呼吸治療師」。當病患喘不過氣、停止呼吸、氧氣過低時,便需要呼吸治療師迅速介入評估、給予吸入藥物、抽痰或調整呼吸器參數,監控氧合狀況,並制定最適化的照護計畫;COVID-19疫情後,呼吸治療師的重要性與專業性更廣為人知。 台灣呼吸治療產業工會朱修儁理事表示,在較傳統的醫療模式中,呼吸治療師主要照護收治在加護病房的重病插管病患,在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訓練病人逐步自主呼吸脫離呼吸器,以及在慢性呼吸照護病房照護長期依賴呼吸器的病人。然而,隨著病人自主權利意識的提高,以及高流量氧氣鼻導管、面罩式呼吸器等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病患也會在一般急性病房使用呼吸器。而當急診壅塞、重症病患長期滯留急診時,在急診插管、在急診使用呼吸器治療等狀況,也越來越頻繁。

朱修儁說明,目前的《醫療機構設置標準》僅規範各醫院要在加護病房、亞急性及慢性呼吸照護病房中,配置「呼吸治療師」人力,忽略了一般急性病房與急診對於呼吸治療工作的需求。實務運作上,部分醫院會依據實際需求,額外設置呼吸治療師負責一般急性病房與急診的工作;但仍有部分醫院,以符合法規的最低標準來聘僱呼吸治療師,要求定點於加護病房工作的呼吸治療師,以「緊急支援/兼顧」的方式照護一般病房與急診的重症病患。當呼吸治療師奔波往返於不同單位,除了醫療人員工作量過大、過勞的問題外,醫療品質令人擔憂,病安風險更是岌岌可危。朱修儁指出,工會認為衛福部應修訂《醫療機構設置標準》,明文一般急性病房與急診亦應設置呼吸治療師,來改善目前呼吸治療師人力左支右絀的困境。

▍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各醫事技術人員的人力配置也應跟上時代的演進!

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郭蕢瑩副理事長則表示,日前急診壅塞的問題,凸顯了護理人力流失造成各醫院運作的困難,實際上不僅護理師,各醫事技術職類均面臨人力不足的挑戰。郭蕢瑩指出,工會長期訴求「三班護病比」,就是為了框限每一位護理師的合理工作量,避免護理師遭到醫院無窮無盡的壓榨,而醫檢師、呼吸治療師在「人力規範」的法令保障上,比護理師更是遠遠不足。醫檢師的人力配置標準,從民國87年起寫入《醫療機構設置標準》時,就是以「病床數」作為推算依據,爭議多年,卻從未改善。呼吸治療師的人力配置標準,則是民國101年寫入《醫療機構設置標準》至今,條文一字未改。郭蕢瑩強調,台灣已一步一步走進超高齡社會,醫療需求與精緻度日益提升,各項醫療專業必須受到重視,各醫事技術人員的人力配置也應跟上時代的演進,才能維持醫療體系的穩定運作,提供國人穩定的醫療與照護。修改《醫療機構設置標準》、合理化「醫事人員」人力配置,刻不容緩!

▍陳昭姿委員:醫療制度的結構性失靈,衛福部應通盤檢討!

陳昭姿委員表示,完全支持工會所提出的訴求!《醫療機構設置標準》中醫事人力的標準僵化落後,與現場實況脫節,也無法跟上病患權益的需求,以及醫療觀念的改變。無論是醫檢師與呼吸治療師人力配置的法規要求,標準都過低,衛福部應該全面檢討,而非等到缺人缺到不行了,才來處理。醫事人力不足,並非個別醫院的問題,而是醫療制度的結構性失靈。政府不應該讓醫療人員在法規漏洞下疲於奔命。衛福部應盡速檢討,並在討論過程中,納入第一線醫療人員的參與!

▍林月琴委員:法規確實落後於實務需求,各類醫事人員都不應過勞!

林月琴委員說明,醫檢師的部分,以北榮為例,每日有3500~4000份的檢體,夜間有有200~250份,若依現行《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用床數來推算醫檢師人數,確實落後不足。以「檢驗處方箋」的數量為人力配置的準則,是比較合理的方向,可以來努力推動。林月琴委員表示,呼吸治療師從護理師獨立出來,91年設立特考、97納入高考,就代表醫療體系對於這項專業有明確的需求。既然如此,法規就不應落後於實務需求。各類醫事人員都不應面對過勞的處境。

【工會訴求】👍修改《醫療機構設置標準》

👉每50張檢驗處方箋,增聘一位醫事檢驗人員!

👉急性一般病房與急診,應設置呼吸治療師專責人力!

謝謝 臺灣醫事檢驗產業工會台灣呼吸治療產業工會

勇敢站出來,為基層醫事人員爭取權益!

謝謝 陳昭姿委員 林月琴 Yueh-Chin委員 聲援!